蜈支洲島位于距三亞市40公里的林旺鎮后海村相隔約2.7公里的海面上,古稱“古崎洲”,面積1.48平方公里,是海南島周圍為數不多的有淡水資源和豐富植被的小島
蜈支洲島屬熱帶海洋氣候,全年溫和涼爽、四季怡人,是度假、休閑、避寒、冬泳、娛樂的理想去處。島上有2000多種植物,喬木高大挺拔,灌木茂密葳蕤。環島海域水清見底,盛產夜光螺、海參、龍蝦、馬鮫魚、海膽、鯧魚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。南部水域海底珊瑚礁保護很好,五彩斑斕,形態奇異。
蜈支洲島形態美麗而有層次,北部平緩并形成一彎玉帶狀,銀沙均勻細膩,色澤潔白如雪;東南部則群山環抱,最高峰海拔79.9米,沿海方向的巖石形狀奇特,陡峭而壯麗;中部則為起伏平緩的陸地。
島上古跡有媽祖廟。相傳清代有位名叫吳華存的道人,遍游海南諸島訪煉丹修身之處,最終看中了蜈支洲島的風水,欲占此島結廬而居。此事被當時的崖州知府獲悉,也來此島,果見小島風光和風水具佳,認為這塊寶地不應為個人所有,理應造福眾人。于是制止吳道人的行為,由州府集資于1898年在島上建一庵堂,取名“海上涵三觀”,供奉中國漢字的創造者倉頡,這在國內是少見的。清朝政府倒臺后,庵堂無人管理,漁民不知所供何神,遂推倒重塑航海保護神媽祖。
蜈支洲島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,還建有風格各異的度假風情屋,豐富多彩的海上娛樂活動,精彩紛呈的異域風情表演,各具特色的風味餐廳。目前,蜈支洲島開發了三分之一,游泳池、歌舞廳、啤酒屋、健身房以及其它各種休閑度假設施均在島的西北部。游人在島上可進行日光浴、海水浴,還可進行潛水、摩托艇、海釣等多種海上活動和沙灘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