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名遐邇的雪域名剎色須寺,位于中國四川省石渠縣城約10公里處瓦土鄉,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,是石渠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(黃教)寺院。
色須寺創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,據傳該寺為蒙古人所巴下色登所建,為紀念所巴下色登建寺功績,故取名為色須寺。石渠縣名就是因色須寺而得名,意為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。
色須寺現有15名活佛,5名堪布,20多位格西及800多名僧侶。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,下屬五個康林(分院),十五個真札(班),有良好的習經制度,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、名流的高度贊揚。色須寺在康區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康區唯一有能力授“格西”學位(相當于佛學博士)資格的格魯(黃教)派寺院。
色須寺占地70余畝,由一百多個寺廟組成,有大經堂5所,轉經樓2幢,殿、堂、僧房1000余間,其全盛時期有寺僧1200人。色須寺建筑
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,外由紅墻砌筑,內由粗大圓木作柱梁,寺內壁畫精美艷麗,形象生動。
色須寺內珍藏有許多佛學典籍,僅大藏經《甘珠爾》就有50余套。寺內有鍍金佛像2萬余尊,其中銅雕鍍金強巴佛,高數丈,僅次于西藏日喀則的強巴佛,是我國第二大佛像。色須寺的鎮寺之寶,是宗喀巴的牙舍利塔。傳說宗喀巴的牙齒現存三顆,色須寺保存的是其中最大的一顆。而遠在康藏地區的色須寺所以有此殊榮,是因為它的第一位法臺,乃宗喀巴大師的善首大弟子。“極樂世界經堂”及經堂中建的“極樂世界壇城”及經堂中供奉有以彌陀佛像為主體的群佛像1151尊,其中最大的三尊是西方三圣,高三米,銅質鍍金像已由福州市一居士出資塑造。其余的大、中、小型佛像也已由四眾弟子量力出資塑造。
色須寺每年都要舉辦辯經大會,喇嘛們從全藏各地的黃教寺廟趕來參加辯經,場景相當宏大。佛學高深的老喇嘛端坐前排經床,負責裁定勝負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