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阿里地區(qū)達扎縣城,緊挨象泉河畔,是阿里地區(qū)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廟,也是藏傳佛教后宏期上路宏法之發(fā)源地。
“托林”藏語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。托林寺于11世紀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,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興佛,托林寺便逐漸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,其規(guī)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。
托林寺東西長,南北窄,建筑群均為土木結(jié)構(gòu)或土構(gòu)建筑,分殿堂、僧居、塔林三個部分,呈條形布置。殿堂有迦薩殿、彌勒殿、十八羅漢殿、白殿、集會殿、護法神殿和講經(jīng)臺、嘛呢房等建筑。迦薩殿是托林寺的主要建筑,建筑東向分內(nèi)外兩圈。集會殿座西朝東,由大殿、廚房、倉庫、管
理用房和反證法神殿組成。白殿座北朝南,平面規(guī)整,呈長方形,殿堂壁畫極其精美。塔林分布在寺院的北面和西北面,沿河岸布置,東西走向。
在藏族歷史上,托林寺的地位舉足輕重。著名的益西沃、阿底峽、仁欽桑布等人物的故事都以托林寺為背景展開,它凝結(jié)了印度、尼泊爾和拉達克的工匠的心血,也是三地的建筑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。
托林寺每年藏歷1月都要舉行隆重的“姆朗欽姆”(大法會)宗教儀式活動,為期20多天。藏歷1月18日至19日,托林寺喇嘛表演大型宗教舞蹈——羌姆,表演兩天,每天表演的服裝道具各不一樣。
托林寺為中世紀西藏名寺,也是藏地的建筑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