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河古鎮位于云南麗江古城西北四公里處,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,是“茶馬古道”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,被稱為清泉之鄉。
束河,納西語稱“紹塢”,因村后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,以山名村,流傳變異而成,意為“高峰之下的村寨”。當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脫林時,曾走過此道,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:“過一枯澗石橋,西瞻中海,柳暗波縈,有大聚落臨其上,是為十和院”。“十和”即今束河古鎮之古稱,由此可見,早在明代,這里已是麗江的重要集鎮了。
束河古鎮依山傍水,民居房舍錯落有致。街頭有一潭水,稱為“九鼎龍潭”,又稱“龍泉”。潭周綠柳垂地,翠柏指天,泉水清澈,游魚可數。從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,遠近汩汩有聲。村莊中心有長33米、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街,與古城四方街一樣可以引水沖洗。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,似乎還能照見往日的繁華。
束河古鎮曾以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、竹編等手工業聞名于世。早在清朝乾隆年間,束河古鎮就開設了由政府公助的義學館”,還有三所私塾,近、現代又創辦小學、中學,使束河古鎮成為著名的人才之鄉。過去束河古鎮村從事皮革業的有300多戶,日產皮鞋500雙,各種皮貨遠銷西藏、西昌、青海等地,有的商人甚至到達印度、尼泊爾等國,故有“束河古鎮皮匠,一根錐子走天下”之說。
束河古鎮核心保護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,有1000多戶人家,3000多人。古鎮所用擁有的自然風光、民俗風情、歷史遺跡以及多元文化景觀,是麗江古城的補充與延伸。尤其是古鎮引水入村的方式與街市布局的實例,是研究麗江古城的重要參考資料。如果說麗江古城已變成越來越熱鬧的城市的話,束河古鎮就可以說是一個真正寧靜的世外山村,可以這樣說,束河古鎮才是中國真正最美的山村。


束河古鎮是納西族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,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范。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“世界文化遺產”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,2005年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。



